9月的永平县博南镇新田村,放眼望去满目都是金黄色,金黄的稻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阵阵稻香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弯曲的田埂上人流如织,稻田里,鱼儿在欢快游弋,大家纷纷撸起袖子挽起裤脚跳进田里,抓鱼、戏耍,体验丰收带来的无穷乐趣,不一会儿的工夫就收获满满。
阵阵稻香扑面而来。供图
这里就是博南镇新田村“党支部+专技人才+农户”的绿色无公害种养结合试验田。年初,博南镇党委、镇人民政府召集全镇40余名专业技术人才结合全镇农业、林业、畜牧业发展现状进行交流研讨,群策群力想办法、集思广益定措施,制定出《永平县博南镇2021年农业科技人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实施方案》,专业科技人员发挥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围绕全镇产业发展,积极做好技术咨询、培训、示范推广等服务,探索出一条有特色、易推广、能致富的新路子。
阵阵稻香扑面而来。供图
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科组率先发力,对接云南省农科院进行技术探讨,科学谋划稻田养鱼示范田,选定稻田连片、水资源丰富的新田村小田坝组进行新型“稻田养鱼”产业探索,以新田村党总支号召,群众参与,博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组专技人员提供技术、小田坝农户提供农田的形式于2021年5月承包水田33亩,共同种下了承载着希望的秧苗。
丰收带来无穷乐趣。供图
“结合其他地方发展稻花鱼的经验,我们进行了技术的调整。今年种植的是云南省农科院新研制成功的‘粗耕39号’水稻,这种品种的大米具有‘软、糯、香’的特点。为符合生态环保的要求,我们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不使用任何的农药化肥,从试种情况来看,水稻长势良好,抗病性强,适宜我们这个地方种植。同时,这个地方水质好,养出来的鱼不但肉质肥美鲜甜,鱼损也小。今年,看水稻的长势,产量应该能达到30000斤左右,鱼大约在3000斤,33亩稻田的产值预计能达到35万元,实现了鱼米双收。”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组组长王明辉介绍道。
博南镇通过“党支部+专技人才+农户”的运作模式,在小田坝开辟试验田,目前达到预期效果,下一步,将继续探索绿色生态产业,鼓励群众参与,共同分享乡村产业振兴成果,做强产业富民文章。(来源:云南网)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
热度排行
热门推荐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74号
电话:0871——64103701 传真:0871——64103701 投稿邮箱:ynxfwz@163.com 值班编辑QQ:568419655 广告投放:0871——64103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2000670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91530102MA6Q490D4K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云南消费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