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7月,走进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勐勐镇千蚌村,一幅镶有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民族图案,嵌着“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14个大字的巨幅水稻彩画吸引着各方游客争先拍照。
这是双江大力实施创意农业,以发展乡村精品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剪影。而这一盛景与不久前双江政协召开的一场“协商在基层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协商议事会息息相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协部署开展的以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为主要内容的“双助推”行动,双江政协精心策划,把工作下沉到田间地头、村口巷尾。
通过前期调研,双江政协发现,千蚌村有着千亩秀丽田园、百亩水果采摘体验园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基础设施薄弱,田间粮经作物低产低效、价格低销售难等,成为了挡在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上的难题。针对以上情况,双江政协决定召开协商议事会议,广集众智解决难题。
“我是这次协商议事会议主持人、县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主任董梅。今天会议的议题是‘发展创意农业,建设南勐河畔田园综合体’。”7月10日一早,千蚌村7个村民小组的群众代表和勐勐镇协商议事会成员纷纷赶来,聚集在坝头组的文化活动室庭院大棚下开始协商议事。
勐勐镇党委副书记首先发言,千蚌村种植水稻1100余亩,水产养殖基地214亩,是名副其实的“鱼米之村”,如何将这些资源转换为经济效益?要大力推进三产融合的南勐河畔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通过共创共建,让群众共享振兴红利,实现增收致富。具体建议是:制定一个总体规划,完善一批基础配套设施,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勐勐镇镇长为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千蚌片区田园综合体建成后,种植业可实现亩均产值1万元左右,全村水田年均可获产值1100多万元,创意农业和旅游观光收入450多万元,带动群众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姜建萍建议,要统筹好“吃、住、行、游、购、娱、网、厕”八要素来创建A级景区。可以召集会唱民族歌、会跳民族舞的群众组建文艺小分队,随时与游客互动,提升旅游质量。
“我是团结组群众代表杜世成。我非常赞成打造千蚌片区南勐河畔田园综合体,全村各个寨子还应该多栽上些树、种上些花草,配上垃圾桶,装上太阳能路灯,完善配套设施建设。”
“现在镇上已在千蚌村团结组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观光栈道、农特产品展示区等设施,建议成立千蚌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来负责管理。”勐勐镇协商议事会成员李泽摩建议。
团结组组长刘兰青说道:“把游客服务中心点盖在我们组,我们全力支持。”
“我是忙黑组妇女小组长李美红。我们组的好多妇女想在游客服务中心旁边销售小吃,用本村的农特产品做成特色食品,希望农特产品展示区能留出一定数量的摊位给我们。”
……
群众的参与热情打动了参会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县发改局局长表示,县里很重视田园综合体建设,成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发改局。局里一定全力抓好工作,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市政协委员、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表态,项目涉及两条总里程约6公里的入村路,交通运输局将及时组织施工企业进场,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程尽早竣工使用。
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表示,将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体化推进实施。他建议建设智慧大棚,实现“种植—采摘—观光”一体化。
“我们公司今后会采取‘基地+企业+主播’的方式,加大农村网络主播人才的培养。”双江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负责人给出了自己的主张。
最终,通过充分协商讨论,与会各方一致通过了会议形成的意见,确定制定一个千蚌片区田园综合体建设规划、完善一批基础配套设施、组建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源:临沧日报)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
热度排行
热门推荐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74号
电话:0871——64103701 传真:0871——64103701 投稿邮箱:ynxfwz@163.com 值班编辑QQ:568419655 广告投放:0871——64103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2000670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91530102MA6Q490D4K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云南消费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