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昭阳:791个食用菌大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时间:2021-08-05 16:25:51 来源:云南消费网

  昭阳区红路安置区从2019年10月开始,陆续安置了来自炎山镇、大山包镇、田坝乡、大寨子乡、洒渔镇等14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5305户2.28万人。为确保红路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持续增收致富,昭阳区委、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粤旺食用菌产业园项目落地旧圃镇三棵树社区,重点解决安置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致富问题。目前,粤旺食用菌产业园791个食用菌大棚已有621个被搬迁群众租种,不少搬迁群众已经成功种出食用菌,挣到了种植食用菌的“第一桶金”。

  7月28日,笔者在粤旺食用菌种植基地看到,已投放菌种的大棚内食用菌长势良好,不少搬迁群众正在忙于采摘鲜菇。

  “现在是第一次采收,今天就卖了3万元。”从大寨子乡大寨子村搬迁至红路安置区的徐明宪说,他和妻子共租用了13个大棚种植食用菌。自进入采摘期以来,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看着长势良好的食用菌,夫妻俩累并快乐着。

  食用菌是徐明宪一家增收致富的盼头,自从种起了食用菌,夫妻俩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基地,精心呵护食用菌生长。和徐明宪夫妻俩一样,红路安置区不少搬迁群众都靠种植食用菌实现稳定增收,在他们在多次参观粤旺食用菌种植基地并掌握了食用菌种植技术之后,都积极加入到食用菌种植的行列。

  在搬迁群众骆科阳的食用菌大棚内,他正在向技术员请教菌棒打孔、拆模等食用菌种植知识。为了让农户掌握食用菌种植技术,每天每个大棚都有粤旺公司的技术员教搬迁群众在哪个时间段做什么、具体怎么做,并在空余时间不定期举行集中培训,教授食用菌采摘、分级等相关知识。

  王龙江是一名有着30多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老技术员,今年5月,他被公司派驻到旧圃镇三棵树社区食用菌种植基地对搬迁群众进行技术指导。王龙江说:“我们每天都要到每个大棚观察温度、干湿度,交代农户干什么事情, 特别是采菇的时候一定要让农户把握好菌菇开散、温度等关键技术。”

  近两年来,昭阳区搬迁安置局通过和市、区人社部门加强对接,竭力做好“点对点”“一站式”就业服务,既让红路安置区青壮年能外出务工,又让留守群众实现充分就业,通过种植食用菌增加收入。在粤旺食用菌收购点,前来出售食用菌的搬迁群众络绎不绝,他们在棚内采摘好食用菌,并按品次进行分装后,用小推车运到收购点进行出售。

  粤旺食用菌种植基地项目经理王波说:“公司对食用菌进行统一收购,价格是随行就市,每3个月我们会和种植户做一次结算,保证他们每个月都有一定的收益。我们食用菌的品质非常不错,销路根本不用愁。”

  据介绍,昭阳区旧圃镇粤旺食用菌种植基地占地760亩,目前共建大棚791个,总投资约9000万元,每个大棚投资约67800元,可种植菌棒6000棒,其中225个大棚放有菌棒,累计种植菌棒99万棒。每年种植2季,单个棚年总收入约97000元,每个农户可管理1个大棚,扣除成本后年收入可增收30000元。 此外,基地还将为红路安置区建档立卡贫困户、项目所在地群众提供719个就业岗位以及每年8000人次的季节性用工需求,为红路安置区搬迁群众和基地周边群众增收致富提供强大助力。(来源:昭通日报)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74号

电话:0871——64103701 传真:0871——64103701 投稿邮箱:ynxfwz@163.com 值班编辑QQ:568419655 广告投放:0871——64103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2000670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91530102MA6Q490D4K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云南消费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