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漫步在马龙区纳章镇干净整洁的乡间小道上,和煦的阳光温暖惬意,清新的空气带着泥土的芬芳气息扑面而来,整齐划一的机耕道笔直延伸,勤劳的人们散落在田间地头,早已忙活开来;房屋前后,含苞欲放的蓓蕾上,闪烁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哗哗流淌的溪流沿着沟渠浸润着希望的田野,乡村田野一片生机勃勃,美丽乡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宁静舒适。
乡村“颜值”爆表,“气质”提升,广大群众乐享诗意栖居,这是纳章镇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提速乡村振兴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塑形铸魂提升村庄“内动力”
“自觉落实门前‘五包’,缴纳卫生费2元/人/月,不乱丢垃圾”“坚持义务工制度,每户每年15个工……”走进纳章镇水凹村,一面面文化墙和干净整洁的村内道路相辉映,一堆堆被雨水长时间侵蚀已经变色的柴禾堆放得整整齐齐,木浆色的栅栏在鲜花和绿化苗木的遮盖下若隐若现,一面村规民约墙格外引人注目,这不仅是这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村庄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这里150余名村民行动自觉、文明习惯的充分彰显。
“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大家要学会感恩”“做文明人、办文明事”“家里屋外要好好的收拾收拾”……另一旁,别开生面的“微党课”传递文明力量;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志愿者身着“红马甲”,用爱心搭起党群干群的“连心桥”,成为纳章镇一抹“温暖红”,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的一抹“靓丽红”。
竹园村党总支书记鲁金宝在基层工作了30多年,组织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这些话,他时常挂在嘴边,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天浏览“学习强国APP”、阅读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是他的“必修课”,他经常在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曲靖日报等处摘抄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科技知识等,通过村级广播宣传,让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思想,在见闻习染中促进发展。
大营村村民黄发国,是马龙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今年已经80多岁,他红光满面,精神健硕,多年来,他养成了看《新闻联播》、听村级广播的好习惯。“这几天去哪里了?”“身体不好?”……只要隔几天听不到鲁书记在广播里的“唠叨”,他就会追问。在他的院子里,各种陈设摆放得整整齐齐,房前屋后收拾得紧紧有条,地面上一尘不染,孝老爱亲、爱护环境等不知不觉的驻进了他的心里,也成为了一种行为习惯。
长期以来,纳章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示范作用,组织送法、送戏、送技术入村组活动,用群众听得懂、喜欢听、喜欢看、乐于参与的方式,凝聚民心力量;通过户主会、党员会、院坝会、支部主题党日等形式,引导广大群众自行打扫房前屋后,收拾庭院,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倡导垃圾分类、保持社交距离,推广分餐公筷;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在殡葬改革、红白喜事、起房建屋、生孩考学等农村风俗上进行规范约束,广大群众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如今,走近纳章镇水凹、左左碧、大曲宗、新发、李子沟、小天生坝、方郎等村(居)民小组,道路平坦整洁、两旁树木林立、房前屋后绿意盎然,鸡鸭入了圈,文明常驻人心里,村规民约不在只是停留在墙面上的工整文字,而从墙上、纸上走进了人们的心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成为常态,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也越来越“讲究”。同时,“清洁家园”“关爱空巢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开展,“门前五包”定人定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之中。
文明脉动,塑形铸魂。悠悠长河中,广济桥、镇西桥等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积淀;叠水一级电站、迤堵二级电站见证了历史,也成为了历史;15个彝语命名的自然村折射出彝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从黄草坪水库到马龙八景之一的层岩瀑布,从老石坝到曲宗古城,从龙洞河到“岑瀑山人”杜惟馨……深厚的历史积淀铸就了辉煌篇章,精神文明创建保持了持久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为乡村振兴凝聚起强劲的“内动力”,也让这里的老百姓看见了山,望见了水,更留住了乡愁。
强筋壮骨塑造村庄“外形象”
在李子沟民族团结示范村,道路平坦整洁,房前屋后整齐划一,“三堆”变“三园”,垃圾不见影;身着少数民族服饰的妇女们在新建的民族团结广场上载歌载舞,浓郁的彝家风情歌舞节奏欢快,充满欢声笑语;文化墙上一幅幅饱含乡土气息、彰显民族特色的墙体画栩栩如生,相映成景。今年56岁的村民李忠海说:“跳舞的、走路的、闲谈的……广场上很热闹,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真要感谢党和政府。”
“现在的村子道路宽阔、干净、整洁,晚上吃完饭出去散散步,满眼尽是春的气息,绿的海洋,一路空气清新,花香四溢,感觉来到了城市一样,真是想不到,农村人也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说起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曲宗村村民何桂妃侃侃而谈。屋外成景,院内飘香,在水凹村赵玉禄的院子里,各种绿色植物长势喜人,散发迷人芳香,旁边梨花、山茶花、油菜花等迎风盛开,小金鱼畅游水中,刚新建的小凉亭收拾的紧紧有条,让人甚感舒适惬意。据赵玉禄介绍,这几年,村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容村貌越来越怡人。
行走在龙洞河(纳章段)畔,芦苇摇曳、水声潺潺、风景如画,宛如走进一幅山水画中,但谁也不曾想,两年前,这里还是一条茅草路。如今,漫步水泥路、穿梭树丛中,欣赏龙洞河旖旎风光,领略叠水磅礴之势,3公里多的健康步道上,每天晚上饭后散步纳凉的群众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龙洞河(方郎段)也不甘寂寞,“紫薇大道”成了它的代名词,陶家龙潭实现了从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垃圾遍地到平坦开阔、空气清新、舒适惬意的“华丽转身”。走进纳章镇36个村(居)民小组,干净整洁的街道延伸至各家各户,垃圾没了影、“三堆”出了村、柴草有了型、绿色入了眼、文明成常态,满眼都是小村庄的宁静与闲适。
放松心情,追逐着自己内心的想法,青山绿水环绕间,曲宗、龙洞、纳章等村寂静如常,而又似乎在酝酿着什么,一栋栋别致典雅的农舍尽显眼前,青瓦白墙自成一体,总能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一条条村庄道路旁,一片片原本充满“三堆”的空地上,一个个原本死气沉沉的角落里,绿色成了其主色调,越来越多的村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气象,在这里,处处是绿的浪潮,花的海洋,出行,你会亲身体会绿色在乡村律动;驻足,你会被一片片绿色植被所振奋;畅想,你会为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所震撼。
2020年以来,纳章镇结合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建成洗手池78套,启动纳章、方郎2个村庄实用性规划编制,建立起常态化清扫保洁机制,新建和改建公厕5座,无害化卫生户厕成为农家“标配”,拆除危旧房屋1.3万余平方米,清理垃圾1120吨,绘制文化墙1000余平方米,小天生坝水库改扩建,8000余亩工矿废弃用地得到整形,新建2个污水处理站和日处理10吨的垃圾热解站1座,新建纳章足球场,改扩建敬老院,黄草坪“美丽乡村”等项目加快推进,“森林马龙”建设持续深入,“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深化巩固,实现行政村道路硬化率100%,自然村道路硬化率70%,增设了左左碧村、大营村体育基础设施,打造水凹村、杜迤泽村两个示范点,实现农田水利、道路交通、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项目全域覆盖,基础设施全面夯实。方郎村创成市级文明村,竹园村创成全国文明村镇。
长期以来,纳章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紧扣重点,统筹推进,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惠民工作抓实抓好,不断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立完善长效管护机制,努力塑造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村庄“外形象”,着力让新时代的乡村靓起来。
产业兴旺点燃振兴“强引擎”
歌舞跳起来,村庄美起来,广大人民群众的钱包鼓起来,这是纳章镇的生动缩影。
时下,在纳章镇竹园、石龙、水凹等村,数以万计勤劳的小蜜蜂穿梭其间,嗡嗡作响,甚是热闹;山林间,棠梨花、苦刺花、火把果花等迎风怒放,技术人员正在逐箱“开仓验货”,查看储蜜情况。据悉,纳章镇根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群众习惯,按照“三联强建制、三争多实惠”的思路,采取“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政府主导推行蜜蜂养殖扶贫项目,成立蜜蜂养殖协会,试点养殖蜜蜂300箱,年收入逾20万元。
在方郎村,50余亩豌豆长势甚是喜人,一棵棵豌豆苗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一派生机盎然。据了解,纳章镇每年的豌豆种植面积都在1500亩以上,产值1000余万元,同时依托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大力发展西蓝花、芫荽等为主的蔬菜产业,依托迤堵蔬菜交易市场,产品销往马龙、曲靖、昆明等地,有的甚至直奔“北上广”,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蔬菜成为镇村风景。
在纳章镇龙洞村,生猪养殖小区喂养、技术、管理、销售一条龙,这里不但猪舍修得漂亮,而且看不到蚊虫飞舞,也闻不到刺鼻的臭味,一只只壮实的小猪在这里生活得悠闲自得。孝尊牧业大力发展西门塔尔、云岭牛等品种的肉牛养殖,曲宗村建设占地30亩、年出栏15万羽的肉鸡养殖场。竹园、曲宗等村大力发展“烤烟+洋芋”“烤烟+豌豆”“豌豆+青花”等种植模式,不断释放土地“红利”,种出的产品一度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2020年,纳章镇建成曲宗肉鸡养殖场、竹园蔬菜大棚、龙洞温氏生猪养殖小区二期和三期、纳章冷库等产业项目,有力带动全镇产业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栽种烤烟9464亩,完成129.1万公斤烟叶收购任务,实现产值3764万元;青花、生菜、甜脆豌豆等特色蔬菜种植17000余亩,发展中药材种植200余亩、苹果种植4000余亩。发展存栏100头规模生猪养殖户10余户,生猪存栏42000余头,肉牛存栏3600余头,禽类13万余羽。
在发展产业的同时,纳章镇持续发挥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持续带动群众增收。迤堵村的李文生是纳章镇的种植大户之一,当地人都亲切的叫他“小文生”,多年来,他学蔬菜、花卉种植,积累了财富,增长了见识。如今,他在竹园村流转土地100余亩,建设了自己的冷库,优先接收贫困群众10余人到其花卉种植大棚务工,先后带领本村20余户村民发展花卉和蔬菜种植,并无偿提供技术指导。竹园村党总支书记鲁金宝每每说起他,都会情不自禁的竖起大拇指。
方郎村的李文辉助人为乐,埋头苦干,2005年成立了马龙恒联商贸有限公司,2015年上之家酒店开业,2016年创办马龙春辉苗圃园,2017年成立纳章双奕养殖场并种植苹果40余亩……他不仅富了自己,也为纳章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的春辉苗圃园为马龙城区绿化提供树苗;他的双奕养殖场年生猪出栏量达4600余头,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当地农户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同时,纳章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一果一牛”为主攻方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厚植投资沃土,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云南高岭净地农业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进驻纳章镇,目前公司已流转土地1500余亩,发展以红露、富士系列为主的苹果种植,群众除有地租收入外,还可以就近务工,每天收入80-100元。孝尊集团种植苹果、木梨、杨梅等果树2000余亩,并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不仅有效解决了尾矿库区遗留下的撂荒地复耕难题,还促进当地200余名群众增收。
近年来,纳章镇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同时,将产业发展定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全力打造为农民致富增收的“摇钱树”,并从资金、技能培训、致富信息等方面入手,帮助贫困群众增强致富信心和“造血”功能;同时加快推进规模化蔬菜种植,建成集蔬菜种苗培育、种植、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规划发展肉牛、生猪、蜜蜂、蚕桑、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养殖业;甜脆豌豆、小春洋芋等高原特色产业正朝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壮大;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农业产业发展之路,点燃了乡村振兴的“强引擎”。(通讯员 朱加文)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
热度排行
热门推荐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74号
电话:0871——64103701 传真:0871——64103701 投稿邮箱:ynxfwz@163.com 值班编辑QQ:568419655 广告投放:0871——64103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2000670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91530102MA6Q490D4K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云南消费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