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绿色环保

图片故事:保育珠江水系珍稀鱼类 他们坚守泥塘近10年

时间:2021-07-13 16:27:38 来源:云南消费网

  “云南省珠江水系珍稀鱼类保育基地”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鲁布革乡,这里长期驻守着一群研发人员,他们日复一日地上堤坝、下泥塘,做着珍稀野生土著鱼类的驯养和繁育工作,助力珠江水系生物多样性保护。图为研发人员正在鱼池内查看鱼儿生长状况。

  图为航拍视角下的鲁布革乡及多依河。穿梭流淌于鲁布革乡的多依河,属珠江水系,河里曾经鱼虾成群,生长有暗色唇鲮、狭孔金线鲃、花鲈鲤、三齿华缨鱼、六须鲇等野生鱼种。由于过度捕捞,这些鱼类逐渐绝迹。

  图为鲁布革乡水产站站长刘兴穿行在鱼池之间。为维护珠江水系生态平衡,保护多依河濒危鱼类及其栖息的生态系统,2012年,由鲁布革乡水产站牵头,启动实施了珠江水系珍稀野生土著鱼类驯养和人工繁育工作。

  图为“云南省珠江水系珍稀鱼类保育基地”的鱼池里,刘兴正在检查鱼儿生长状况。

  暗色唇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珠江水系,因其对水质要求极高,加之过度捕捞,现在野外已十分稀少,是刘兴及其团队最早开展驯养的土著鱼类之一。

  图为刘兴和同事在查看鱼卵孵化情况。从事野生土著鱼繁育工作初期,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以暗色唇鲮为例,2012年刚从野外收回来的时候,刘兴连喂什么饲料都不知道,更遑论其生长习性,没养几天,鱼儿就接连翻白肚了。后来,刘兴及其团队通过在鱼池内建洞穴、引流水的方式,模拟野生环境,并轮换投喂各类饲料,逐步摸索其对食物的要求。

  图为“云南省珠江水系珍稀鱼类保育基地”鱼池里的暗色唇鲮。经过反复试验,2014年,刘兴及其团队将暗色唇鲮驯养存活率提高到了20%,基本掌握了其食性和习性;2015年,实现首次产卵;2016年,成功实现人工繁育。

  图为航拍视角下的“云南省珠江水系珍稀鱼类保育基地”。继暗色唇鲮之后,刘兴及其团队又成功驯养和繁育了多个土著鱼种。截至目前,成功驯养的品种达15个,其中包括花鲈鲤、尖头金线鲃、狭孔金线鲃3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成功的品种也已达到5个,其中“一种暗色唇鲮的鱼苗培育方法”和“一种南方白甲鱼的苗种繁育方法”获发明专利。

  看着从鱼池里捕捞出来的“样品鱼”生长状况良好,刘兴喜笑颜开。回顾近10年的研发之路,刘兴感慨,“野生土著鱼繁育工作周期长、速度慢、困难大,要耐得住,熬得住!”

  近年来,随着成功繁育的土著鱼品种越来越多,不少科研院所、水产企业慕名而来,向刘兴及其团队学习知识和技术。图为刘兴正在向两名云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讲解相关知识。

  图为刘兴在检查鱼儿生长状况。经过近10年的努力,“云南省珠江水系珍稀鱼类保育基地”已累计为珠江上游地区增殖放流提供鱼苗60余万尾,生态效应显著。此外,基地还累计为各养殖场提供鱼苗100余万尾,将研发成果推向市场、推向餐桌,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刘兴在野外进行考察。未来刘兴及其团队还将进一步拓展研发范围,攻关更多珍稀野生土著鱼类的驯养和繁育技术,为保护珠江水系土著鱼、保护珠江水系生物多样性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来源:新华网)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74号

电话:0871——64103701 传真:0871——64103701 投稿邮箱:ynxfwz@163.com 值班编辑QQ:568419655 广告投放:0871——64103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2000670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91530102MA6Q490D4K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云南消费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