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野生植物资源丰富,居全国之首,是全球重要的粮食、药用和花卉等经济作物起源中心。为切实保护好这些宝贵资源,多年来,我省以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为抓手,探索植物保护新模式。
云南有高等植物19333种,占全国的50.1%。有中国特有高等植物8772种、云南特有4000余种;列入第一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146种,占全国的47.2%。
200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提出“极小种群”保护倡议,提出了以保护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不灭绝为根本,以原生地种群拯救和生境保护为重点的工作思路。2010年,省政府批准实施《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明确了62个优先保护对象。2011年底,极小种群保护上升为国家保护举措,国家林草局印发《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确定了120种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为科学规划打造保护网络,我省先后出台《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规划》《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紧急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规划,通过多种途径,将“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纳入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面推进。2018年,极小种群物种实施抢救性保护正式写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提出完善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离体保存相结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保护网络。
我省创新机制,多部门协同形成保护合力。林草部门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纳入林草发展规划,制定了极小种群物种保护职能指标,连续11年落实林草动植物保护专项资金,累计投资超过3500万元,有力保障了保护措施落实落地。科技部门支持科研机构申报实施国家、省级极小种群植物重大科研课题,培育“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创新团队”。生态环境部门把极小种群物种保护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设立了专项资金。省内外各类社会组织资助开展保护项目,建立政府-科研机构-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方式共同推进。
同时,通过创新举措,多点发力构建保护体系。我省制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原则与方法》国家行业标准,编制出版《云南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实践与探索》《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与保护》,指导开展保护工作。针对不同物种的资源特点,形成了就地保护、近地保护、迁地保护、种质资源保存和野外回归等多种保护方式,打造了一批集收集、保存、展示、繁育和物种回归等功能为一体的近地、迁地保护园和基地。依托植物园、树木园、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等机构,抢救性收集保存种质资源。完善保护管理和科研监测体系,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基础研究,突破人工繁殖关键技术。开展野外回归,恢复和扩大野生种群,扭转或延缓濒危态势。
截至目前,全省实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100多个,建立30个保护小区(点)、13个近地和迁地基地(园)、5个物种回归实验基地,突破了36个物种的人工繁育技术,共迁地保护61种10万余株、回归定植16种3万余株。野外已经灭绝的富民枳,在原产地得到野外回归重建;巧家五针松、华盖木、漾濞槭等回归植株开花结果,实现了自然更新。通过多年实践,我省形成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多个部门积极参与、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民间团体热心支持极小种群保护的良好局面。中国特别是云南在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领域的保护行动与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来源:云南网)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
热度排行
热门推荐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74号
电话:0871——64103701 传真:0871——64103701 投稿邮箱:ynxfwz@163.com 值班编辑QQ:568419655 广告投放:0871——64103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2000670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91530102MA6Q490D4K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云南消费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