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4月26日,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举行2022年一季度云南省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一季度全省金融运行保持“稳中有进”良好态势,各项存款增速实现“稳中有升”,实体经济流动性状况持续改善;各项贷款突破“4万亿”大关,万亿余额关口跨越再现“加速度”。
全省贷款规模跨越万亿元关口的时间间隔不断缩短
据介绍,截至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82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718.90亿元,同比增长6.19%,高于上年同期1.56个百分点。
住户存款保持稳定增长。截至3月末,全省住户存款余额2.0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31.68亿元,同比增长8.96%。企业流动性状况稳步改善。截至3月末,全省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8595.41亿元,比年初增加306.54亿元,同比增长2.43%。广义政府存款实现较快增长。截至3月末,全省广义政府存款余额8461.57亿元,比年初增加466.46亿元,同比增长5.69%。
各项贷款余额首次突破“4万亿”大关。截至3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达4.00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57.58亿元,同比增长10.19%,低于上年同期0.72个百分点。历史上看:全省贷款规模跨越万亿元关口的时间间隔不断缩短,从1万亿元到2万亿元用了近五年时间,从2万亿元到3万亿元用了四年时间,但从3万亿元到4万亿元仅用了两年九个月,金融跨越发展不断跑出“加速度”。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保持较强力度。截至3月末,基建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3.65%。高于全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5.11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960.04亿元,同比增长21.12%,高于全部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12.58个百分点。
涉农贷款保持较快增长。截至3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1.33万亿元,同比增长12.41%,高于上年同期0.76个百分点。其中,农业贷款同比增长15.10%,农村贷款同比增长14.18%,农户贷款同比增长16.86%。
普惠小微贷款“量增面扩”继续巩固。截至3月末,全省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2897.82亿元,同比增长26.75%,高于上年同期0.69个百分点;普惠口径小微贷款户数102.74万户,比年初增加8.37万户,同比增长20.82%。
信用贷款占比稳步提升。截至3月末,全省制造业信用贷款余额831.40亿元,同比增长9.22%,占制造业贷款比重为48.65%,高于上年同期3.01个百分点;普惠口径小微信用贷款余额1068.62亿元,同比增长59.32%,占普惠口径小微贷款比重为36.88%,高于上年同期7.54个百分点。
绿色贷款实现较快增长。截至3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4237.00亿元,同比增长22.95%。其中,节能环保产业贷款同比增长72.12%,生态环境产业贷款同比增长25.66%,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贷款同比增长18.90%,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2.32%。
全省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
近期,社会上有不法分子利用部分公众急于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心理,混淆征信异议、信用修复概念,以“征信修复”“征信洗白、铲单”“征信投诉代理”等名义开展虚假宣传,误导公众委托其进行“征信维权”,收取高额费用、牟取不当利益。惯用套路包括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开办培训班骗取加盟费以及骗取个人敏感信息后进行冒名网贷等。对此,据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介绍,按照总行统一部署,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多措并举组织全省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净化征信市场环境。
摸清底数,全面排查辖内“征信修复”乱象机构。积极协调省市场监管局,提取云南省注册名称或经营范围中带有“征信”字样的机构信息,及时切分下发州市,形成工作基础台账。同时,联合云南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发布《关于防范“征信修复”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征信修复”惯用套路,建议消费者理性维权,关注自身信用记录,妥善保管个人信息。
加强指导,印发全省“征信修复”工作方案。结合云南实际,制定下发我省工作方案,坚持短期治理与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从建立跨部门长效治理机制入手,深入开展专项治理、落实征信合规监管,加大征信宣传教育。
精准打击,上下联动开展专项收网行动。经前期监测发现,省内8个州市设立有“融联”系“征信修复”机构在开展违规宣传或从事“征信修复”业务。昆明中心支行统一指挥,对8家机构开展“收网”行动,通过“统一行动计划、统一时间进场、统一整治标准”,现场查获违规资料182份、宣传资料100份,涉及金额近4万元。
主动发声,强化正面宣传引导。组织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主动宣讲“征信乱象”治理,争取理解和支持。整合资源,利用人民银行窗口、金融机构网点、地方党政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通过社交软件、宣传资料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识别“征信乱象”骗局。
强化监管,从供给端切断“征信修复”链条。排查金融机构征信异议办理情况,严禁金融机构人员内外勾结、串通“征信修复”机构违规修改征信记录,从供给端切断“征信修复”链条。同时,督促金融机构规范异议办理,切实保障公众的合法征信权益。
目前,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已经向省委网信办、省发改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云南银保监局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征求意见,近期将出台云南省“征信修复”乱象治理工作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线索移交、宣传引导和信息通报机制,为联合整治长效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从严打击“征信修复”乱象。
继续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
下一步,昆明中心支行还将继续扎实推进“六稳”“六保”工作,进一步发挥金融效能,全力支持困难行业和小微企业纾困发展,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强化政策传导。制定《关于深入做好云南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实施意见》,细化工作举措,抓好政策落实。联合省文旅厅制定促进文化旅游行业稳定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
构建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继续引导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微企业经营规律和“短小频急”的融资特点,强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
强化科技赋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科技手段运用,大力发展普惠金融,不断提高金融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
促进融资对接。组织金融机构进园区、进企业、进厂房,直达一线了解工业企业融资需求,推动银企结对合作,一企一策做好金融服务。分地区、分行业、分领域举办常态化融资对接,多形式、多途径推动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发挥部门合力。加强与财政、产业等部门的政策联动,推动完善风险分担、融资担保、财政奖补机制,优化中小微企业金融生态,促进形成多方协同、综合发力的支持体系。
强化跟踪问效。定期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效果评估,丰富评估结果运用场景,推动金融政策惠及更多市场主体。(张戈凌)
扫一扫,关注云南消费网
相关阅读
热度排行
热门推荐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云南网警 | | 滇公网安备 53011202000974号
电话:0871——64103701 传真:0871——64103701 投稿邮箱:ynxfwz@163.com 值班编辑QQ:568419655 广告投放:0871——641037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业信息备案许可证:滇ICP备2022000670号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营业许可证:91530102MA6Q490D4K 云南网警ICP备案:53050203402011号
免责声明:云南消费网内容来源于本网和互联网,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敬请在一周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本站新闻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